1 ) 《烈日灼人》
《烈日灼人》
1994年,尼基塔·米哈尔科夫以一部《毒太阳》惊动当年世界影坛,在戛纳大获好评,赢得了评审团大奖和天主教人道精神奖。
这部政治题材影片并未以直接的严厉批判的态度指摘前苏历史上,那段晦暗的斯大林整肃岁月,但是却在一片看似安宁和谐的苏联田园风光中,暗藏杀机,隐隐的将政治高压下的压抑与绝望呈现,一举夺得次年的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影片开篇,向我们描述了在乡间别墅和生活优渥的家人们一起渡假的地方某部队将军,为了村民们麦田不被演习的苏军坦克摧毁,通过联系直接指挥员而下令,终于挽救了小小收成未被毁!
影片大段描述了各类生活中的琐碎杂事,无疑是为了展现二战前夕那宁静的庄园生活与人性啊、人民啊等等,当然更多的是歌曲、吃喝与弹唱等俄罗斯特色。
目的或许是为了展现和平是宝贵,也或许是为了展现主人公是多么地平常、平易吧!
于是可以引发之后时代与主导层对于其施加的各类手段都是缺乏公正的!
霉运来了,终于打破了宁静,将军等待克格勃的抓捕!因为那时斯大林领导的大清洗运动!
这样,第一部就结束了,我认为,抛弃清洗斯大林的那种感情色彩后,本片不出色!
然后是《毒太阳2》!
1994年之16年后,导演尼基塔·米哈尔科夫以更大的投入,倾力打造了本作续集,将视野放到了二战时期的卫国战争背景下,试图将这部被称为俄罗斯历史上最大投入的电影打造成一部史诗之作。
影片被冠以俄罗斯历史上投入最大的影片,据制作方称,投资高达5500万美元。而在俄罗斯上映后,第一个周末档收获了不到400万美元的票房,与其投入相比,显然这不是一个令人乐观的成绩。
由于有摘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优良口碑前作,本片本是影迷和媒体热情期待之作,然而,本片在俄罗斯上映后,却面临恶评如潮的尴尬境地。在IMDB评分上,本片至今在3到4分徘徊,观众给予的评价也令人震惊的“恶毒”,“这是我所能见到的最糟糕的电影”,“如果你想了解俄罗斯在二战的战史,不要看这部影片,它展示的完全是‘米哈尔科夫自己演义的历史’”。
目前本片的争议主要在于:
一、这是一部几乎没有什么剧情的影片,跟前作更关联不大,就像战争短片的集锦。
二、本片被认为侮辱了为国牺牲的俄罗斯人民,片中的战争场景缺乏逻辑性,让俄国士兵显得呆滞愚蠢。
尽管米哈尔科夫在《毒太阳》中表现了对斯大林时代的反思和抨击,但是近年来,他的政治立场被舆论认为愈加保守,且有民族主义倾向。以至于,当他的这部《毒太阳2》被宣布进入2010年戛纳主竞赛单元角逐时,激起了一番争议,甚至有人发起联名请愿书表示抗议。
米哈尔科夫在当天发布会上透露,《毒太阳2》的创作缘起是受《拯救大兵瑞恩》的启发,影片真正主题是从父女之情中表现出的人性。此外,片中的故事其实只讲了一半,剩下的部分将放到《毒太阳3》中。
我想,写出上述评论的,要么没有看过本片,甚至《毒太阳1》,要么是站边思维,所以不能接受影片中描述的一些苏军现象,比如新兵初期表现怯懦,坦克兵临死前想要一睹女护士胴体,驱赶平民打前锋......
这些难道就不能是残酷战争中的真实描述吗?影片中不也展示了外表强悍,内心虚弱,屠杀村民的法西斯吗?
我想,恰恰是这些真实地展现交战双方,才可以让本片成为又一部陈述那段历史的佳作。《2》在艺术性和现实性上,远胜《1》。
而导演的比喻叙事,诸如堡垒往往从内部被攻破等等,就见仁见智吧!
不是烈日来灼人,而是灼人需烈日。
2 ) 烈
同志——,你怎么又去找科托夫回来?——烈日花掉的名字,不久将用微薄数字填上当初用名单挖的战壕;喔假如你如后来者的口吻说——懦夫们穿着棉袄与拖鞋在邻居与邻居之间发动和参与一场场战争——这种渺小的时代,那么,政治上制造的伤害将是不可逆的——这是灭绝,伟大的灭绝!沉睡——烈酒加深睡意,惟有死亡带来清醒——整个民族在沉睡;胜利——其实是伟大的目标,但是他们也已去了:“去哪?”——随着时代过去了。懦夫们——;数以百万计的后代;开动着渺小时代——没有平庸什么成就伟大?——他们这样离开他们,他们这样离开他们。假如可以弥补,这将是一门弥补的艺术,弥补之中的完整——完整着一个个灵魂;遗憾也是一种情感——若是懂得享用这一场馐馔大宴——通过求欺骗意志的艺术。米迪亚,苦难的化身——;无论事物如何颠倒变化,宿命——仿佛永恒的——这种客观本质,随着思想的对象存于思想之中,最终一同游荡——无论哪里。现实中的本质,思想中的本质,还是潜入95%的暗世界?
看的时候觉得扯,看完却回味不已。。。
结尾扯到一定地步了〜
导演到场
這是第二部的下半部。為了把戰爭的故事講完,但卻有些拖沓。將軍和失散多年的女兒奇跡般的再次相遇,要開赴柏林戰場。尼基塔先生這野心,是還有第三部了。
毫无意义的续篇.Kotov的复活和Mitya的再次死亡都让人无动于衷/PS长期求字幕
再次后悔 真的应该只看一
不喜欢米哈尔科夫的战争片。亚历山大·达维多夫的出场在九分四十二。
越来越儿戏,狗血
片段的调度功力还是在,结尾太扯,天降神兵的结尾是非常危险的。。。。米哈尔科夫对全体北电的同学说:忍耐吧,同时学会幽默的生活,他老了
烈日灼人三部曲看下来,其制度下人不为人的主题都是贯通的,情感也是。即便看到结尾大团圆结局,自觉可能性太低了,但仍旧被父女的团聚所感动。
如果说上半集多少反映了战争的残酷荒诞,那这半集就只剩下了彻底的荒诞。中间一段荣归故里的物是人非,想强行将剧情拉回第一集的情调自圆其说,反而有点画蛇添足,可是那种白色恐怖下的扭曲孤苦绝望,还算表达到位。最后结局停在片名字幕上就好了
旧账未清又添新仇的感觉,当随时间老去的面孔(是角色也是演员,再见到吉洪诺夫就值5星)再次聚齐,流畅感又回来了,果然还是故居最有味道,科托夫、米迪亚、玛露莎的复杂性都得到丰富,突显了个人被时代扭曲的程度,超乎想象的残忍。
有点库斯图里卡跟姜文的感觉,跟以前风格不一样,热闹了许多
那个癫狂的 与众不同的米哈尔科夫又回来了 只是他老了 缅因科夫胖了娜迪亚长大了 对战争荒诞的刻画非常有趣 戏剧化的结尾更是将这种荒诞烘托到极致 看到从第一部里采样出来的抱着小安娜坐在船上的镜头忍不住泪崩
连续三部有点勉强了,尽管电影本身表达的内容当然还是可以,但这样三部下来确实显得太拖了,没有把苏联时期好的再现,反而把篇幅冗长的缺点体现得很典型
太多个人的心结和历史的心结,要投射在一部电影之中,电影这个体裁已经无法容纳米哈尔科夫,就像作为小说的《战争与和平》在结尾,已经无法容纳托尔斯泰。结尾城堡大戏的荒诞,父女重逢玩心跳的温柔和结尾的痴愚,三场好戏做豹尾,倒有颇有导演盛年光彩。
死神的耐心
不知该说些什么,还是不要说了。
惩戒
這個片子挑不出毛病,全是我需要學習的東西,電影學院的放片氛圍和學生層次是屌絲北師大無法相較的